2012年10月20日星期六
20-10-12 怨领导不如想自己
“真不明白我们科长到底干了什么。自己连一根手指头也不动,就会把我们使唤来使唤去,也不知道他一天到晚究竟在想什么。”
作为上班族,都会有一两次像上面那样吐露心声的经历。
我们一直期待能遇上受人爱戴的领导,希望出现集个人魅力、管理艺术、仁人之心于一身的优秀领导。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碰到的上司,都是那种让我们恨不得马上交出辞职信甩手走人的家伙。看着因与经理不和而转投其他公司的人层出不穷,就不禁感慨:“什么时候才能遇到梦寐以求的好领导啊。”
“人民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领导者。”丘吉尔这样说。
最终,我们会得到一个结论:我们与给我们压力的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正因为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才会感觉到领导的存在。那么埋怨领导的原因,其实就出在我们身上——没有选好领导。没有选出合适的领导,所以才会受到压力。倘若在说领导没能力之前提高自身能力,就不会对此斤斤计较。
管理学家凯利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团队的成功,领导者的贡献只有10%至20%,其他80%至90%由追随者能力决定。”
他的观点很明确:追随者的作用很重要。可我们总是放弃我们的责任,而试图把责任推到领导身上,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秦末,刘邦与项羽相争。刘邦跟项羽比起来,几乎没什么优势。相比力拔山兮的项羽,刘邦既没有武勇,又缺乏主张,对“平天下”的哲学知之甚少。但他也有出众的地方,就是知人善任和体恤部下。比起事事都凭一己之力的项羽,刘邦更懂得用人之道。
深知刘邦能力并助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智囊就是张良。没有他,大汉就不可能一统天下,而天下也将尽入项羽之手。正是凭张良的心思缜密,尽心辅佐,甚至不惜逆言相谏,防患于未然,才使刘邦终成大业。
如今,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个人能力的影响不断扩大,追随者的作用只会越来越重要。我们的观念也要随之改变。与其坐等出众的领导横空出世,不如成为优秀的搭档。对领导的构想推三阻四,或是自以为比他们年长、阅历丰富而不把他们的决定当回事,其实,都是在展示自己的狭隘与肤浅。
“明明被带到河边,口渴的人却用一种老掉牙的固执拒绝喝水,仅仅是因为有人命令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毛病。”比尔•考斯比的这句话,可以留给那些抱怨没有好领导的人好好思考一番。
在对领导说三道四之前,先从自己的能力入手,这才是从领导带来的压力中解脱的正确方法。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