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星期五

19-10-12 做事不到位的中国人

有一次,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访问韩国,参观了一家面粉企业。

这家面粉厂每天处理小麦1500吨,只有66名雇员,令刘永行惊叹不已。

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日生产能力一般只有几百吨,员工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生产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1/6。

据介绍,韩国人在内蒙古的乌兰浩特投资办过厂,当时,日处理能力为250吨,员工却达155人。

同样的投资人,设在中国的工厂,与在韩国本土生产,效率居然相差10倍,效益自然不会太理想,磨合了一段时间,韩国人觉得没有改善的可能,就将工厂关闭了。

难道是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

韩国本土工厂是20世纪80年代投产的,内蒙古的合资厂却是20世纪90年代建起来的,比原厂还要先进。

是管理方法出了问题?

工厂的主要管理层基本是韩国人。

刘永行恰好遇到了曾在内蒙古负责的那个韩国厂长。怀着极大的好奇心,他问:“同样的没备、同样的管理,建在中国的工厂,为何需要那么多人?”

厂长的回答也很含蓄:“也许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吧。”

正是这样—句轻描淡写的话,让刘永行彻夜难眠。当着—群中国企业家的面,他知道,厂长的话已经十分客气。

不过,在平淡话语的背后,一定有着许多难言之隐,一定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管理问题。

仔细想想,与韩国人相比,中国人还有太大的差距。韩国人总是手脚不停,无论是工人,还是工作人员,手头的工作做完了,一定安排有别的事。他们是一专多能,比如说一个工厂工人,如果觉得自己的岗位比较空闲,就会做其他一些事情,以便节省人力。而在中国大部分企业中,还有“把自己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够了”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效率就低。

这些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刘永行觉得一定还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如果韩国人每人干了1.2个中国人的事,彼此也不会有10倍以上的人力效率差距。

琢磨了几个晚上,这个善于思考的总裁,终于找到了答案:人力效率上的差距,绝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不是一个韩国人做了1.2个中国人的事情,10个韩国人就相当于12个中国人的效率。

按照刘永行的理解,效率是乘积关系,一个韩国人的效率是1.2个中国人的效率,那么,10个人的效率可能就是1.2的10次方。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在韩国的工厂,少数的人为什么能够创造更多的效益。

因此,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是非常高的。不要只看我们员工的基本薪水低,其实,工作效率更低。每个人都低那么—点点,集中体现在一个企业、一个社会,自然形成巨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并非靠加强管理就能解决的,管理者可以告诉员工应该怎么干,但是,无法教会他干完这件事,还应该干其他的事。这种补位的意识,完全要靠员工的自觉性。

中国人做事不到位!这种感叹,不仅刘永行一人有,许多企业管理者都有相同的感触。只管上班不问贡献,只管接受指令不管结果,普遍缺乏对结果负责的认真态度,几乎成为中国员工的一种常态。

中国正在与世界接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规模、营销方面越来越近,在生产管理、流程设计方面,并不比许多国际大公司逊色,为什么彼此存在如此大的效率差距呢?为什么普通中国员工的月薪只有一两千元人民币,甚至更低,发达国家的工人却有几千美元呢?仅仅因为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吗?

回答是:中国人做事不到位。

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工作时间差不了多少,但是,每个人都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会形成企业效益间巨大的差距。每个企业都相差一点点,积累起来,就会形成国家生产力之间巨大的差距。

人们常常抱怨薪水太低,感叹中国企业无法走向世界,希望中国更加强大。孰不知,彼此之间巨大的距离,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一点点的差距造成的。要想弥补这种差距,改变人们做事做不到位的意识和习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最终才能实现。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