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8日星期六

28-04-12 行事的要领

人要在世间上生存,一定要做事,做事要懂得掌握做事的要领,才能事半功倍。朱熹言:“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做一件事如果不懂得要领与步骤,没有与时俱进的眼光与智慧,不但花费时间,金钱,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代的企业非常讲究管理学,以及行事的要领。

  第一,有智更要有慈:古德云:“人用刚,吾以柔胜之,人用术,吾以诚感之;人使气,吾以理屈之;天下无难之事矣!”行事要有跳“探戈”的智慧,才能达到目的又不会伤人。除此而外,还要有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才能为别人着想,才能普渡众生,才能体谅别人,宽恕人之过,才能爱护他人,使人不作坏事。歌德说:“仁慈是一条将社会连贯起来的金链。”所以,行事要像进入佛门弟子,有智更要有慈。

  第二,有勇更要有巧:处事要有勇敢进取的心,才不会因循守旧,踌躇不前。拿破仑说过:“绝对没有不因勇敢的希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者。”所以,行事要先有“必胜”的决心,然后才有成功的希望。此外,还要有巧慧,如果光有“勇”,而没有“巧”,只能称之为“莽”。如三国时的张飞虽然很勇敢,很有胆识,终因没有巧智而失败。

  第三,有口更要有心:行事不可以光是嘴巴说说,而不兑现。盂子说:“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随意开空头支票的人,是没有责任心,没有信用的人,这样的人让人不敢与他深交,更不敢与他有生意上的往来。因此《论语》说:“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都是说明做人要言出必行,才能让人信任。正如佛教信徒,入佛门的和尚弟子,不会在社会上作坏事的,因为他们的一颗心是兑现的,做事以慈悲为怀,言行一致,佛教才能流传几千年不变颜色,不然的话,佛教也不会流传下来到今天,也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