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

29-10-11 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3)

201. 【拜佛要学佛】信佛而不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是愚行。

202. 【做好人间事】学佛的人,应正视「生」与「死」。把握做人的机会做好人间事,则家庭和乐,社会安宁。人和地吉,就能免除天灾人祸,达到消灾延寿、福禄绵长的境界。

203. 【端正见解】端正自我的见解,需用正确的理智、思想透视人生无常的道理。不管是贫、是富,也不管人间物质的贵贱增减都没有得失心,皆能安然自在,这就是「学佛的正见」。

204. 【用佛心看人】学佛的修养,是要每个人保持平等心,看见任何人都能起欢喜心。用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205. 【天天洁淨心地】过年前,人人会将屋子内外整理、粉刷得焕然一新。做人也要时时刻刻把坏的淘汱掉,让心地天天清新洁淨。而学佛的人,更要心如过年一样,日日除旧布新。

206. 【受法】听法后,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谓之「受法」。

207. 【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208. 【启发自我】人若能启发自我的本性与天职,自然做任何事都会觉得轻鬆而无怨言。

209. 【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10. 【化解烦恼】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以及善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211. 【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力德无量」。

212. 【时间累积功德】学佛一定要从最基本、自己做得到的功夫做起,不要错过时机。功德是由时间累积而成,「路」愈早走愈早到达,「德」愈早修愈早完成。

213. 【注重实行】学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论、学问,还要能身体力行。

214. 【不能逃避责任】逃避责任,寻求一生的清閒,就无法延续自己的慧命。

215. 【选择要正确】心一定要专,选择必定要正确;若朝三暮四,时时从头开始,将永远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216. 【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217. 【为需要的人付出】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拥有一分功能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218. 【和群和睦】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的学佛。

219. 【学佛的真谛】年轻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将所学的文字应用于实相般若,以声音呼出千眼,以行动引出千手,事理圆融,方是学佛的真谛。

220. 【为众生学佛】学佛是为众生而学佛,做人是为工作而做人。

221. 【渴爱的奴役】还未学佛以前,我们经常被「渴爱」所役使,心裡老是有欠缺的感觉;纵使有时好像捕捉到什么,却总是无法安定落实。这就好像在乾旱的沙漠裡洒上一滴水,仍旧乾燥如初,丝毫起不了滋润的作用。如今我们有幸学佛,就要少欲知足,放下物欲的执迷,积极节省有用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的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迈进。

222. 【扬善】能善意掩盖他人不良习气,弘扬其良好德性,且不评论他人是非,这样的人一定可爱又可敬。

223. 【守好岗位】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淼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

224. 【感谢天意】若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谢天意的磨练。

225. 【接受一切磨练】我们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练,方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伟人。

226. 【勿轻言困难】勿轻言「挫折感、无力感」。纵然困难如石,也要鑽过去;更何况有时所谓的困难,可能只是如纸之薄。

227. 【悔不当初】极少有人会想到:今日平安健康,明日是否还能行动自如?今日财势顺利,明日有无不测?人常处于「悔不当初……」的懊恼中,想做却力不从心,后悔又已太迟!此时不仅罪业层层迭迭,甚至到了临终仍惶惶不知所归?

228. 【以宽谅代替埋怨】面对业力不要埋怨,要用宽谅和乐的心来代替埋怨。

229. 【随缘消旧业】做任何事,不要受一点小挫折即意志尽失。佛云:「入我门不贫,出我门不富。」只要大家提起佛弟子的勇勐信心,该来的业障都能欢喜接受,则能随缘消旧业。业报受尽,业障亦会随时间而消失。

230. 【自杀的罪业】自杀所犯的罪有三:一、杀害父母所赐的身体,犯不孝罪。二、造自杀罪业。三、犯遗弃父母、先生(或太太)和孩子的罪。

231. 【另一种福】人在平安的时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尔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唤醒良知、长养善根,这何尝不也是福?

232. 【凡事靠自己】怎样才能消业、消灾?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分灾。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业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灾解厄。

233. 【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能尽人事。

234. 【重业轻受】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235. 【无愧则心安】遭受别人批评时,先问自心是否无愧?无愧则心安。

236. 【感恩试练】若有人扯后腿,要心存感恩。没有人「扯」,就练不出腿劲。

237. 【藉事练心】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捨而我能捨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238. 【脚走好路】一个人如果没有脚只是一个人不便,要是有双脚却不走正,那不知会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

239. 【手做好事】双手健全却不肯做事的人,等于是没有手的人。

240. 【人要走正路】人应该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尽是走歹路,这种人比没有脚的人还悽惨。

241. 【可怕的心魔】阻碍他人走正,或破坏他人发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内心的魔--自己内心起了扰乱,不仅障碍他人,也障碍自己。

242. 【粒米成箩】粒米成箩--将一小粒、一小粒的米集合起来,就可积成一箩米;如果因一粒米小而轻视它、漏掉它,怎能积成一箩的米?

243. 【滴水成河】滴水成河--将一滴滴的雨水集合起来,就可形成一条河。

244. 【分毫累积无量】无量功德是在日积月累中,分毫累积聚集而成。

245. 【人多力大福就大】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246. 【莫轻小善而不为】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缘,一旦因缘消逝,想做就来不及了!有些人虽然想做好事,却想等到有钱或有机会才去做,应知人生无常啊!只要有因缘,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力量,也要赶快去做。力量、因缘会合起来,就能成就无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莫轻小善而不为,更莫贪积财物而不捨。

247. 【别让良知睡着了】人自身的烦恼,比身外的冤家更厉害!因此,应该常常警惕自己,莫让良知睡着了。良知一旦睡着,则杀、盗、淫、妄等种种罪业都会发生。

248. 【付出不求回报】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报,将会招来烦恼;所以,希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则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业。

249. 【烦恼像毒蛇】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250. 【瞋恚害人】瞋恚害人,会破坏处世善法。为了一时的不能忍,不仅破坏了处世的好名誉,也会破坏过去一切的功德及修养。瞋怒心比勐火还厉害,勐火烧毁的物质,可以经由努力再失而复得;但一个人的人格如遭自我破坏,即使花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251. 【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252. 【真善无贪】人之所以虚伪,只因贪欲心起。若能弃除贪欲烦恼,也无杂念,无欲无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乐。

253. 【多欲为苦】人生多欲为苦!「欲」会诱人堕入烦恼深渊,现代人常被「欲」所牵引而造业--贪求名闻、为名为利而争,不仅丧失志节,也败坏名誉。所以,我们要看开物欲,别让物欲冲了良知,埋没了良能。

254. 【世事无常】众生常流转于愚痴生死中,醉生梦死,只求「现在生」的享受,以致造诸恶业、虚掷时光而毫无警觉。殊不知「明月不常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常念人生「无常」,世事常于瞬间变化,不可耽着眼前的欲乐。

255. 【以他人为鑑】把他人拿来作自己的镜子,看到优点可以自我鞭策,看到缺点则自我反省。

256. 【莫贪无厌足】凡夫心常常贪无厌足,财产多,还要更多;权势大,还要更大。既有娇妻,还想拥有美妾;先生好,还希望他百依百顺;孩子乖,还要他样样第一,以光耀门楣。永远都在名利、物欲、爱情、亲情……无止境的追求中--多欲多求,以致苦不堪言!甚至引发犯罪心念,造成犯罪行为。

257. 【提防心贼】心中无形的风灾是「无明」,无形的刀剑是「嫉妒心」,无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无形的心狱是指「入邪道法」。这些无形的心贼会灭除人之善根,毁尽修行之功德林。

258. 【三毒的破坏】人生有烦恼,皆源于人心有三毒。毒者,破坏也!世间之所以战乱相连,国家动盪不安、社会奢靡不振、事业败落、感情破裂,都是因贪、瞋、痴三毒所引起。

259. 【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启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260. 【偷窃功德的瞋贼】世间的盗贼偷窃东西,不一定会把东西都偷光。但只要一念瞋心起,心中的「瞋贼」就会把一切功德偷得无影无踪。

261. 【人生五大病】人生最大的五种病,是「贪、瞋、痴、慢、疑」。而诸多烦恼及种种罪业,皆因贪着「财、色、名、食、睡」五欲;苦能去除五欲,则能启发良知,开展良能,自度度人,饶益一切众生。

262. 【忍辱】人若能面对现实,欢喜接受过去生中的善恶业缘,谓之「忍辱」。

263. 【持忍一切好办】忍,是帮助你做好事、修好行的最大力量。能持忍者,没有什么事办不到。

264. 【堪忍成就一切】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无法成就事业、学业与道业。修行必定要能堪忍无量的苦,无忍决不会有所成就,是故「忍」为修学佛法的重心。

265. 【心包太虚】能将山河大地、太虚裡的任何境界都包容于心,而心却不被境所转,此即出世的精神。

266. 【真正的成功】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人人都能容得下你,你也能容纳每一个人。

267. 【谦虚礼让】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但也也须懂得谦虚和礼让。因为每个人在世间,绝对无法一手撑天。

268. 【事忙而心閒】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閒」,并尽一已之力,投注于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时不失道心,閒时不迷本性,就能达到人生快乐的境地。

269. 【护心也护口】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瞋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270. 【学习圣人心胸】我们应该学习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心胸,心境才能超脱;否则儘管信仰虔诚、礼敬拜佛,终究还是会堕入魔道。

271. 【昇华道德】道德的昇华,关键在于「忍」。假如每个人都有一分忍辱精神,就不会凡事斤斤计较。

272. 【忍者无难字】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纳受人间一切的缺点--对任何人没有一点怨恨,做任何事也没有一个难字。

273. 【无坏不显好】受人攻击或陷害时,千万别起瞋恨心,反而应起感恩心;因为没有坏人显不出好人,没有苦难众生则显不出菩萨的宽忍爱心。所以,我们应视毒骂、中伤如饮甘露。

274. 【如沐春风】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

275. 【自己下功夫】人心与佛陀一样,都有同等的爱心;但因后天的习惯及习气不同,以致有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修心养生必须自己下功夫。

276. 【滴水穿石】恆心、毅力能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难与阻碍都能突破。

277. 【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淨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278. 【居安思危】人人应时时「居安思危」,莫等「危时方思安」。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279. 【动中的宁静】人要学习经得起周围人事的磨练而心不动摇,并学习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

280. 【用「心」听话】听别人说话时,要以说话人的心态聆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聆听;听老年人的话,用老年人的心态聆听--即得人事圆融。

281. 【安分守己】佛陀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己,守住清淨无为的心,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

282. 【谨慎「用」心】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283. 【调和身心】想圆满慈悲、成就智慧,开展济世与引导人群的力量,必须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

284. 【心的动力】物质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虚的架构;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爱、富有慈悲。真正的动力是心力;拥有这分爱心动力作基础,还有什么不能改革、不能引导的呢?

285. 【时时心地现光明】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286. 【繫缘修心】心不专、念不一,做事难以成就;若想心念专一,就必须收摄杂念,恆持清淨的一念心,这就是「繫缘修心」。

287. 【反观自照】人若能时时反观自照,检讨心念是否贪着名闻利养,久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偈万缘空」的境界。

288. 【把是非当教育】若要常常保持心的快乐,就不要把人事当是非,应把是非当教育,以增进待人处世常识。如果把人事当是非,心将永远很痛苦。

289. 【心中的淨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淨土--良善本性。若保持心田明淨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如此不仅美化自我人生,也淨化社会人心。

290. 【保护心念】心淨则国土淨,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291. 【心贼害人害己】极凶大恶,莫过于自我心中的烦恼贼;它常在我们毫无防备之下,毁了自己,也毁了别人。

292. 【健康人心】解除人间的灾难,一定要从改善人心做起;想救世,必先从人心救起。人心健康,则社会、国家,甚至天下都能调顺;人民和乐,世界自然就能太平。

293. 【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294. 【用慈施悲】把贪念转为满足,把满足化作慈悲;如此,不但能自我满足,还可发挥「用慈施悲」的爱心。

295. 【宝藏的琢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处宝藏,与佛陀无异。只是佛陀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了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物;而凡夫的矿山虽已开挣,却尚未加以琢磨。

296. 【扩展长情于未来】时时以清淨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扩展长情于未来。

297. 【重视心灵沟通】一个家庭不能只是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该着重于心灵沟通,使亲子、夫妻之间的关係和谐、圆满。

298. 【让子女做自己】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贵,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成长。

299. 【珍惜天伦乐】鸟要有巢,人要有家,如果夫妻子女各居一方,何来天伦之乐?

300. 【为人妻的责任】为人妻者,对外应鼓励丈夫于饱暖之馀多做善事,多体念贫穷人家的困境;对内应将心比心孝敬老迈公婆,并在公婆、丈夫间努力多方圆融,这是为人妻者的责任。

301. 【言行身教】夫妻间相处言行,对子女不仅是直接的身教,也将是子女们的处世范本。

302. 【注重礼仪】真正的佛教家庭注重礼仪,礼仪是人生最至真最美的形态。

303. 【人人互爱】与人相处要去除我执,扩大心胸,客客气气,互让互爱。

304. 【无条件地奉献】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305. 【人生多病】人生多病!身体四大不调是病,家人吵嚷不和是病,社会动盪不安也是病。

306. 【四大假合的坏灭】身躯乃「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既为物质的组合,坏灭(病死)是正常的现象。然而肉体可能是单薄虚弱的,精神却可以强壮康健。

307. 【家庭和谐之乐】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仍是富在天伦之乐中;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抵不过家庭失和的苦恼和缺撼。

308. 【移民如换水土】移民好比将一棵土生土长、枝桠正茂盛的树木移植他处,除了得适应新的水土外,还必须面对新的节气时序;而且能否如在故土般成长茁壮,仍是个未知数!

309. 【国家是自己的家】移民是消极、逃避的行为,如果把移民的心思,转而运用于积极改善目前的社会环境--人人发挥菩萨精神,将国家当作一个大家庭,以对待自己的家一样来关心、整理和照顾;如此,何愁国家、社会生活品质不能提升?

310. 【天天祝福】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应该常常起欢喜心,天天为自己的家庭祝福。

311. 【众生与人生】人若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众生」才需要「佛」救济,「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312. 【颠倒众生】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 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就叫做「颠倒众生」。

313. 【自动自发】诚是发自内心、自动自发的精神。若有这分自动自发的精神,人生再辛劳都不会觉得苦。

314. 【造福人群】人生在世,不能无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虚度一生,应发挥我们的良知良能,以佛菩萨的精神造福人群。

315. 【退一步海阔天空】人活在世间,不能脱离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会有困境,这些都必须一一克服。要克服难关就必须忍让,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菩萨宽阔宁静的境地。

316. 【平凡则平安】做人要有分平常心,一分平凡的念。如果大家都自觉平凡,人生就平安了。

317. 【发挥生命价值】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的生活及爱欲而追求,这种生命轻如鸿毛!反之,若能发挥生命力,积极造福人群,这种生命价值则重如泰山。

318. 【莫虚度光阴】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委靡不振,生命也就失去意义。

319. 【一纱一线来之不易】天下事,光靠一个人做不成。人生在世,必须依靠别人才能生存。比如穿的衣服,我们是否自己能做呢?即使能,也需要布啊!自己会织布吗?纵使会,原料的来源自己可以生产吗?……总而言之,一条纱、一条线都是来自众生;所以,我们要时时抱持感恩心和惜福心,因为一切都得之不易啊!

320. 【活在天地间】生活在天地之间,若只是随波逐流,让身躯随着时间而生老病死,这是没有意义人生。所以,我们应配合社会环境的教育及古今圣贤的引导,好好探究人生意义何在及「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问题。

321. 【积极上进】懈怠的人容易堕落;因此,人生必须上进积极,不要因境遇的得失而丧失生存斗志。

322. 【快乐地过日子】人的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事,与其烦恼它,何不每天快乐地过日子?

323. 【无所事事忙】吃饱饭没事做的人,固然不快乐;忙着应酬、打麻将、观光旅游,一副「无所事事忙」的人,在饱乐之馀的疲倦与空虚,又何尝称得上快乐?

324. 【勿以口舌败德】不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用甜蜜的口舌迷惑他人,以免到头来落得伤身败德,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

325. 【时时自我警惕】人时时刻刻都处在无常的流动中,也经常处在无明的风雨交加中;唯有时时自我警惕,才能安度人生之险境。

326. 【如何美满人生?】美满的人生,不在物质、权势、名利及地位,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情谊。

327. 【看开与知足】所谓看开人生,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能及时行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328. 【踏实的付出】人生最踏实的事,是今日此时有多少力量就儘快付出--利益人群、造福社会。

329. 【忙得好快乐】肯付出心力为别人服务的人,因抱持义务的精神,而能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儘管再怎么忙碌,心中也会感到无限快乐和喜悦。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