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这两个字真的太复杂,说不尽,道不完。有的人苦于人生短暂,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就要了却此生,悲从中来。而有的人,觉得人生路漫漫,没有尽头,苟活于世,独增烦恼,生不如死。这两种人的人生态度都是消极的。前者把一切看得太重,后者似乎什么都看开了,其实什么都没有看开,只好发出无奈的慨叹。
无法避免的一个现实是,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挫折,都有很多烦恼,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欲望,当这些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烦恼就产生了。叔本华就认为人生就是一次痛苦的旅程,从我们降临的那一刻起到我们的生命的终结,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痛苦。叔本华的痛苦主义哲学曾经影响了很多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年轻人。看不开的人,一生都没有快乐,一生都背负着痛苦的十字架;而看得开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做自己的事情,失败了懂得自我安慰,伤心地时候想开心的事情,这样的人往往会从人生当中寻找到更多的快乐,也容易产生幸福感。
有个年轻人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太悲惨太沉重,他终于忍受不住了,跑到一座山顶上,准备跳下去一了百了。
一位守山老人听到了年轻人的哭诉,走过来对他说:“你说你的人生太悲惨,说来听听,看看我们两个到底谁更悲惨。”
年轻人说:“我从小没有母亲,父亲从不管我。我没有考上大学,读了一个中专,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女朋友和我分手了,说我没有钱。现在我无依无靠,租的房子也到期了…你说我这样还不够悲惨吗?”
老人听了哈哈大笑起来:“年轻人,你的人生多么幸福啊!”
年轻人很恼怒老人在这个时候还有心情开玩笑。
老人接着说:“你从小没有母亲,我连自己的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你没有考上大学,我幼儿园都没有读。你和女朋友分手了,我的生命快要结束了,可我始终独身一人。你还有钱租房子,我只能住在山洞里……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更悲惨?”
年轻人很惊讶的说:“想不到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如果我是你那样还不如死了算了。”
老人又笑了,“如果大家都照你这样想,人类早就死光了!”
年轻人不解的问:“你的遭遇如此悲惨,为什么还那么开心呢?”
“因为还有比我更悲惨的人。因为我还活着。”
年轻人听了老人最后一句话,终于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老人说得对,还有比我们更悲惨的人,我们并不孤独;因为我们还活着,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比起那些生命过早的消失的人们,我们不知有多幸运。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看到的只是别人的精彩,精彩背后的泪水我们永远看不到。即使那些光芒四射的人也不过如此。
英国作家威廉在成名之前,曾经窘迫到连一双袜子都买不起。他的妻子终于不堪忍受寂寞和凄苦离开了他,并带走了他唯一的精神支柱。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快要绝望了。投出去的三部小说已经快半年了,仍然没有消息。没有钱买食物了。他只好去山上采摘野果充饥。
这天,散步回来的威廉收到一封出版社的来信,说真的,威廉高兴了一阵,他还以为是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小说了呢。结果拆开一看,既不是出版通知,也不是退稿信,而是一封道歉信。信上说,出版社不小心把他的小说原稿弄丢了,特此致歉。威廉看到这几乎要疯了,因为他根本没有留底稿,为了尽快出版,他一写完就把原稿寄出去了。那一刻,他瘫软在地,觉得整个世界都完了。命运对他太残酷了。
后来朋友劝他放弃写作,并为他找了一份工作。威廉拒绝了,他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不会放弃!任何人都不可以叫我放弃!”威廉借了朋友的一笔钱,有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终于有一天,曾经的出版社来信告诉他,他的小说找到了,并愿意以50000美金的价格买下它的版权,还承诺,以后威廉任何一部作品他们都愿意出版。
威廉因此红遍了英国,可谁知道曾经的威廉是那么的穷困潦倒呢。
是的,人生充满了变数,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那么面对人生的各种遭遇,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来对待它呢?消极的逃避还是勇敢的面对。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选择,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无法干预,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如果你想成功,你想有那么一天,你的付出能得到回报,那么我们就应该笑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大喜大悲,大起大落,苦辣酸甜,一切付诸谈笑间。不是我们不在乎,而是以笑来告别不幸,以笑来迎接希望。试着每天对别人微笑,也对自己微笑,终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向你微笑。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