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07-07-12 承受信物

有一天,溈山靈祐禪師告訴他的弟子仰山禪師道:
  
  「有一位俗家信徒拿了三匹白絹來,要我為他敲鐘祈福,並且希望世人和平、安樂。」
  
  仰山禪師聽老師說後,故意問道:
  
  「既然信徒對佛法這麼誠心,並且又這麼希望祈福,老師您收了他的白絹,請問將何物酬謝回報他呢?」
  
  靈祐禪師即刻以柱杖敲床三下,說道:
  
  「我將這個酬他!」
  
  仰山禪師不以為然地說道:「若是這個,用作什麼?」
  
  靈祐禪師再敲三下,說道:「你嫌這個還不夠嗎?」
  
  仰山禪師解釋道:「我不是嫌『這個』,『這個』是大家的,我只是以為老師不應以大家的東西酬謝他。」
  
  靈祐禪師道:「你既然知道這是大家的,為什麼要我另外找東西給他人呢?你說,除『這個』外,另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酬謝他呢?」
  
  仰山禪師仍不以為然地說道:「自己已備,何勞他人?」
  
  靈祐禪師道:「自己雖然已備,但無他人,何緣得識?你忘了當初達摩大師東來我國,不也是如此將『這個』予人嗎?你們每一位禪者都是承受他信物的人!」
  
  「這個」,是指什麼?禪師說的這個,即指吾人的本來面目,既是本來面目,何勞他人賜給?但話雖如此,若無師承,何能得識本來面目?如禪門不著語言文字,所謂直指本心,見性成佛,但若捨語言文字,又何能直指本心,見性成佛?黃檗禪師說:「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當作如是求!」此一句「當作如是求」,實是著力之處。
  
  語言文字雖係工具,不是目標,如渡船過河,河尚未渡,何能捨船?但若到達彼岸,即應捨船而去。溈山靈祐站在教育立場上苦口婆心,仰山禪師站在過來人的立場上講話,雖是所論不一,實則理性一也。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