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30-05-12 生活禅:本分事,平常心,自在人! (3)

3、成自在人

这是黄蘖希运大师的话。哲学里讲认识了必然,就有了自由自在。自在是佛教追求的理想状态,最高境界。不是指物质层面的自在,而是心的自在。《穷爸爸富爸爸》里边讲“财富自由”概念,讲的是物质的自由自在;但仅仅有财富自由,没有心的自在是不行的,君不见,那么多那么多的人,发财致富之后就找不到自己了,迷失了,不快乐了,找不到安身立命之道。这恐怕也是陈晓旭出家的问题所在吧。

黄蘖希运禅师有一句著名的话:“终日吃饭,未曾嚼得一粒米;整日行,未曾踏得一片地。”这里讲的就是不着相、不住相的意思。你吃饭,却不会被米粒所住 ---不会一粒一粒地去数,去追踪它的走向和所在;走路也是一样。---否则该是多么可怕。我们每天遇到很多很多事情,几乎日理万机,我们能否象吃饭一样,随立随扫,不留痕迹,不被世间的相牵着鼻子走呢?自由自在,就是不要成为相的奴隶。

六祖慧能听五祖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顿时领悟成佛了。《六祖坛经》是中国人写的佛典里边唯一一个被称为“经”的,里边讲顿悟法门的核心理念就是:“无念,无住,无相。”但真的做到不住相、不起念太难了。有个故事,讲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路过一条河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子过不去了,老和尚就把女子背过了河。小和尚非常奇怪,师傅这不就着女色了吗。心里一直在想,实在忍不住了就问师傅。师傅哈哈一笑:我只不过背了那女子一会,而你却背了整整一天啊。

我们的心不要“住”下来,不要被相困顿,要能够及时“释怀”,放下就是释,放不下就是住。“事来则应,过而不住。”住的越多,烦恼就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就是因为太住相了,不能释怀。公司里边职位调整,你的同事得到晋升,你没有得到,于是心生怨恨,为什么不是我?为什么是他?久久不能释怀,就住了,就烦恼了,不自在了。你开着一辆捷达,看到办公室同事开了宝马,觉得没有面子,就咬咬牙也买了辆奥迪,其实还是贷款买的,每月拼命赚钱还贷。这就着相了,被相所困,成为相(车)的奴隶啦,就不自在了。

学佛也是一样,千万不能越学越执着,有些人不学佛的时候很有文化,一学佛反倒没有文化了,变得过分迷信,执着于佛教名相。根本问题是要能够进得去,出得来,也不能被佛教名相所困。真正的把佛理掌握住,而不仅仅是佛教仪规和各种神秘现象。所谓“假名施设,随立随扫”。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寄托,而是当下活得自在和超越。

六祖慧能的成名偈子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根器高的人顿悟的方式,我倒是觉得慧能师兄神秀的渐悟式的偈子更符合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我们身在尘世,不可能不受到各种杂念、外物的感染,内心渐渐会蒙上灰尘而我们却不知道。家里的垃圾多了,我们知道要去倾倒;内心的垃圾(贪嗔痴)多了,我们也要记得及时去清扫才好。 我有三个具体的建议:放弃怨恨,学会宽容,快乐一点。

1)放弃怨恨。我们常说爱情天长地久,实际上怨恨比爱更长久。怨恨越深,对自己的伤害越大,怨恨是以别人为中心,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学会去忘掉怨恨,忘掉伤害,不要强迫自己做受害者。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伤害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还有一句特别好的英文:It's not what people do that hurts us. In the most fundamental sense, it's our chosen response to what they do that hurts us.

2)学会宽容。我们要知道人无完人,看人要看基本面,不要太苛刻,大节不亏即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要学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人至清则无朋,水至清则无鱼。学会多记别人的好,忘掉别人的不好,宽容了别人实际上也是解放了自己,宽恕他们的过失是自己最大的荣耀。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要学会妥协,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接受次好的选择。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则智慧丰饶。禅就是要在心中留点空间,好做回旋。

3)快乐一点。我们要学会保持一颗童心,做一个内心阳光的人,面带笑容,爽朗的笑,大声嚷嚷。简单一点,直接一点,快乐一点。还要学会感谢,对帮助自己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快乐的源泉因为自己不能释怀。必须释放心中的毒素,放下心里的包袱!每天早晨醒来,告诉自己:Today is a Grrrrrrrrrrreat day! 哈哈!

从当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本分事做起;通过本分事锻炼平常心,去除名利缰锁,不跟别人攀比计较;通过平常心锻炼无念,无住,无相,经常拂拭心灵,最后成为一个自在人,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文章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