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世界,有限世界的超越
什么叫作神话的世界?神话的世界是自然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宗教的世界?宗教的世界是世俗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艺术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是无情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伦理世界?伦理世界是小我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是经验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哲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是有限世界的超越。
人的人化过程,是一个形成人的世界、属于人的世界的过程。世界这个概念,可以在两个意义上去使用它:一是在自然的意义上去使用,另一个真实的意义,是在人给自己创造的世界的意义上去使用。
我在1988年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正标题是“从两极到中介”,副标题是“现代哲学的革命”。其中,谈到怎么理解人的存在方式,怎么理解语言?语言既然是人的世界的积极界限,也是人的世界的消极界限,世界在人的语言中生成为有。
语言之外的世界,对于人来说,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是“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语言是人的存在方式,又是我们的世界的存在的方式。我们在语言当中才构成了属于人的世界。语言不是仅仅作为能指和所指的统一,而是作为历史文化的水库而存在的。它表明人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存在。人是历史文化的结果,历史文化的产物。人是以人类自己把握世界的方式而构成了属于人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人都以什么方式把握世界?是以常识的方式,神话的方式,宗教的方式,艺术的方式,伦理的方式,科学的方式和哲学的方式把握世界,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有无限丰富的世界。
现代哲学和现代科学给了我们几个最基本的命题,叫作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的。我们原来总认为科学始于观察,甚至有人说,正确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试验,首先应当把我们自己的偏见像脱掉大衣一样放到走廊里边,用没有偏见的头脑进到实验室。你只有有了相应的理论,才能够有相应的世界。
马克思说,人只有有了欣赏音乐的耳朵,才能够欣赏音乐。你有什么样的音乐修养,才能够欣赏什么样的音乐。想一想,没有看罗曼·罗兰,没有看莎士比亚,没有看巴尔扎克,没有看托尔斯泰,怎么能有相应的修养去享受那样一些相应的作品呢?正如黑格尔说的,有之非有,存在着的无!观察负载理论,没有中性的观察,观察总是被理论污染的。每个人所拥有的世界,同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理论、修养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作“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西方人叫作“仆人眼中无英雄”。因为什么?就是因为你的背景不一样么!知识背景,理论背景不一样,你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也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君子坦荡荡?就因为他心中有老子、有孔子、有庄子,有孟子,养我浩然之气,万物皆备于我。
为什么小人常戚戚呢?因为他只知道张三李四,矶矶喳喳,尔虞我诈,蝇蝇苟苟。
为什么仆人眼中无英雄呢?因为英雄有英雄的事业,英雄有英雄的情怀。不理解英雄的事业,不懂得英雄的情怀,当然就“眼中无英雄”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对自然的礼赞。接着毛泽东写历史人物: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最后毛泽东说什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就是政治家的一种博大而深邃的情怀!这也是艺术家的一种空灵而凝重的情怀!你如果不是作为政治家和艺术家的话,你就理解不了他的这种情怀。
我最强调一个年轻人必须得有两个修养,一是文学修养,二是哲学修养。一个大学生没有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肯定不会有一个完整的美好的人生,因为只有有了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有一种真实的审美的境界,才有这样一种最强烈的理性之美。有了这样两个修养,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才是丰富多彩的。
这个属于人的世界,它首先是一个常识的世界,同时它又是一个宗教的世界,一个艺术的世界,一个伦理的世界,一个科学的世界和一个哲学的世界。同学们需要学习,你有了哪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对你来说就有了哪种世界。因此,一个人只有在适当的年龄,受到适当的教育,他才是人。
因为,它使你获得了那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什么叫作神话的世界?神话的世界是自然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宗教的世界?宗教的世界是世俗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艺术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是无情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伦理世界?伦理世界是小我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科学的世界?科学的世界是经验世界的超越。什么叫作哲学的世界?哲学的世界是有限世界的超越。你拥有了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真正实现了人自身的超越性,才真正有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人的世界!
对于人来说,首先就是一个常识的世界。常识是源于经验、适用于经验但却不能超越经验的知识。常识是每个正常的健全人都普遍认同的,在经验中所获得的知识。人人都在生活经验中分享常识、体验常识、重复常识和贡献新的常识。
在常识中,人们的经验世界得到最广泛的相互理解,人们的思想感情得到最普遍的相互沟通,人们的行为方式得到最直接的相互协调,人们的内心世界得到最便捷的自我认同。常识既为我们构成经验的世界图景,又为我们构成经验的思维方式,还为我们构成经验的价值规范。常识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最具普遍性的基本方式。没有常识的人是不正常的,正常的人就得有常识。
常识构成经验的世界,而人的情感、意志和思想却总是超越经验的常识,总是以超越常识的各种方式去构成丰富多彩的人的世界。神话就是对自然世界的超越。很多人看神话小说。其实,神话并不只是一种文学样式,它还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人在神话世界当中,既把人的世界宇宙化了,又把宇宙的世界拟人化了。在那个被拟人化的宇宙世界当中,人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以人总是给自己构成一个神话的世界。金庸、梁羽生,为什么大家愿意看他们的书呢?因为从某种意义上,它使人们获得了一个神话的世界。在神话的世界中,人们把自己的向往和追求、烦恼和忧伤对象化了。
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的超越。宗教使人们的生活获得了一种神圣的意义。宗教里面,特别是西方上帝的观念,是很值得思考的。
按照我自己的说法,什么叫作上帝?上帝就是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哲学本体意义上的观念构成心中的上帝。上帝不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是你心中的一种观念。
用马克思的话说,宗教就是没有获得自我或者是再度丧失了自我的一种自我意识或自我感觉。因为人要超越自己所生活的世俗的世界,从一种神圣的存在来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哲学家尼采说,上帝被杀死了,一切都是可能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正好是说了这样的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整个的哲学和科学,它的理性的求索杀死了上帝,上帝不再作为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根据、标准和尺度。上帝不存在了,上帝被人本化了。一旦这个神圣的意义不再存在了,人的一切就都是可能的了。
所以,我曾经给我的学生讲了一段很长的话:“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是在一种没有选择标准的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是一种失去了标准的选择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什么叫本质主义的肆虐呢?没有选择的标准,给你什么标准就是什么标准,你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这就是生命中不堪忍受之重的本质主义的肆虐。你们现在的生活,我把它叫作一种失去了标准的选择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存在主义的焦虑。
现在有的人穿的短衫上写,烦死了,别理我;或者干脆就写一个字:烦!这不就是存在主义的焦虑么!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今天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呢?马克思曾经说过,市场经济撕去了封建社会的田园诗般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抹去了一切职业的灵光,把一切都沉浸到金钱的冰水当中去了。这就是存在方式的变化,上帝被杀死了,上帝被人本化了,我们用什么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有真实的意义呢?我们需要艺术的世界,伦理的世界,科学的世界和哲学的世界。
什么是艺术的世界?艺术的世界是对无情世界的超越,艺术是一种生命的形式。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叫作创造。为什么?舞蹈家是创造了胳膊还是创造了腿?画家是创造了油彩还是创造了画布?文学家是创造了语言还是创造了文字?没有,但他们创造了意义!我非常欣赏鲁迅先生在三十年代翻译的一本书《苦闷的象征》,其中说,愤怒出诗人。
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最难出的就是诗人。你看看在80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里边,你还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外婆的澎湖湾呀这样的一些诗情画意当中所蕴含着的一种恬淡的生活的境界。现在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最难感受到的就是海德格尔最欣赏的荷尔德林的那句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哲学和文学呀,只不过是帮助我们大家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艺术的真实是人生境界的升华。所以你看徐悲鸿画的马,它并不是草原奔驰的骏马;齐白石画的虾,也不是水中游曳的虾;但是,你看看徐悲鸿画的马、齐白石画的虾,你不感到是一种生命的跃动吗?这不就叫作艺术么!艺术使我们体验到了生活的深度,使我们的情感获得了一种真实的深度。
再说伦理的世界。我把今天的社会思潮概括为两极对立模式的消解,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理性主义权威的弱化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人类面对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前几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们这里举办的世界哲学节,在大会上我写了一句话:“趋利避害,这个不言而喻的生存逻辑却成为当代人类的最为严峻的行为选择”。
人就是趋利避害的么,趋利避害这个不言而喻的生存逻辑却构成了当代人类最为严峻的行为选择了。为什么现在凸显了环境问题呢?大家都知道,现在内地正在讲科学发展观,叫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这就是今天人类面对着的共同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决不仅仅是依赖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发展的标准与选择问题。伦理的世界呢,它是一种小我世界的超越,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当中就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了。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是一种纯自然的存在,而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而这种社会性的存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离开了大我没有小我的存在。所以这种伦理的世界是一种小我世界的超越。
人类面对着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发展的问题。我们在自己的行为选择当中必须深切地思考发展的问题。今天不是都讲经济全球化么,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有一种深层的时代意识,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我意识。
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罗尔斯的《正义论》为标志的政治哲学会成为显学?因为公平、正义问题成为当代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我们在座的学文史哲的、政经法的都有,无论你在文科的意义上学习哪门学科,一个共同的问题都是为当代人类的发展提供一种理论的前提。用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话说,理论是实践的反义词,理论就是对实践的反驳,我们只有掌握了理论才能够使我们作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大家都在学习科学。科学同样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它是经验世界的超越。什么叫科学?科学给予我们一种普遍必然性的认识,从而对经验世界作出规律性的解释和预见。科学的世界是一个超验的世界,超越了经验的世界。
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卡西尔在《人论》里边说,科学在这个世界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它使人类的思维达到了一种极致。“在我们现代世界中,再没有第二种力量可以与科学思想的力量相匹敌”。
科学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图景,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念。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以科学的方式去把握这个世界,从而以科学的方式规范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一种经验世界的超越。
最后我们再回到哲学。人类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茫茫宇宙,又面对有生有死、有爱有恨、有聚有散、有得有失的有限人生,总会驰骋自己的探索宇宙、人生奥秘的智慧,超越自己所理解的有限的世界。哲学是对有限世界的超越。人们俯仰古今而觉时间之无限,环顾天地而觉空间之永恒,回顾自身而觉人之立于两者间的万千感慨!人总是试图超越“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困惑与迷惘,以自己的超越性为人生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爱智”的哲学,就是一种超越有限对永恒的无奈、实现“天人合一”的渴望。人的超越性,以哲学的方式迸发出无比瑰丽的光彩。
文章来源:互联网